作者归档:℃冻番茄

linux socket 编程

目 录

socket

  1. socket()
  2. bind()
  3. connect()
  4. listen()
  5. accept()
  6. send() 和recv()
  7. sendto() 和recvfrom()
  8. close() 和shutdown()
  9. getpeername()
  10. gethostname()

 

socket


socket()

我们使用系统调用socket()来获得文件描述符:
#include<sys/types.h>
#include<sys/socket.h>
int socket(int domain,int type,int protocol);
第一个参数domain设置为“AF_INET”。
第二个参数是套接口的类型:SOCK_STREAM或
SOCK_DGRAM。第三个参数设置为0。
系统调用socket()只返回一个套接口描述符,如果出错,则返回-1。 


 


 

bind()

一旦你有了一个套接口以后,下一步就是把套接口绑定到本地计算机的某一个端口上。但如果你只想使用connect()则无此必要。
下面是系统调用bind()的使用方法:
#include<sys/types.h>
#include<sys/socket.h>
intbind(int sockfd,struct sockaddr*my_addr,int addrlen);
第一个参数sockfd是由socket()调用返回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。
第二个参数my_addr是指向数据结构sockaddr的指针。数据结构sockaddr中包括了关于你的地址、端口和IP地址的信息。
第三个参数addrlen可以设置成sizeof(structsockaddr)。
下面是一个例子:
#include<string.h>
#include<sys/types.h>
#include<sys/socket.h>
#defineMYPORT3490
main()
{
int sockfd;
struct sockaddr_inmy_addr;
sockfd=socket(AF_INET,SOCK_STREAM,0);/*do someerror checking!*/
my_addr.sin_family=AF_INET;/*hostbyteorder*/
my_addr.sin_port=htons(MYPORT);/*short,network byte order*/
my_addr.sin_addr.s_addr=inet_addr("132.241.5.10");
bzero(&(my_addr.sin_zero),8);/*zero the rest of the struct*/
/*don’t forget your error checking for bind():*/
bind(sockfd,(struct sockaddr*)&my_addr,sizeof(struct sockaddr));

如果出错,bind()也返回-1。
如果你使用connect()系统调用,那么你不必知道你使用的端口号。当你调用connect()时,它检查套接口是否已经绑定,如果没有,它将会分配一个空闲的端口。 

 

 


 

connect()

系统调用connect()的用法如下:
#include<sys/types.h>
#include<sys/socket.h>
int connect(int sockfd,struct sockaddr* serv_addr,int addrlen);
第一个参数还是套接口文件描述符,它是由系统调用socket()返回的。
第二个参数是serv_addr是指向数据结构sockaddr的指针,其中包括目的端口和IP地址。
第三个参数可以使用sizeof(structsockaddr)而获得。
下面是一个例子:
#include<string.h>
#include<sys/types.h>
#include<sys/socket.h>
#defineDEST_IP"132.241.5.10"
#defineDEST_PORT23
main()
{
intsockfd;
structsockaddr_indest_addr;/*will hold the destination addr*/
sockfd=socket(AF_INET,SOCK_STREAM,0);/*do some error checking!*/
dest_addr.sin_family=AF_INET;/*hostbyteorder*/
dest_addr.sin_port=htons(DEST_PORT);/*short,network byte order*/
dest_addr.sin_addr.s_addr=inet_addr(DEST_IP);
bzero(&(dest_addr.sin_zero),8);/*zero the rest of the struct*/
/*don’tforgettoerrorchecktheconnect()!*/
connect(sockfd,(structsockaddr*)&dest_addr,sizeof(struct sockaddr));

同样,如果出错,connect()将会返回-1。

 


listen()

如果你希望不连接到远程的主机,也就是说你希望等待一个进入的连接请求,然后再处理它们。这样,你通过首先调用listen(),然后再调用accept()来实现。
系统调用listen()的形式如下:
intl isten(int sockfd,int backlog);
第一个参数是系统调用socket()返回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。
第二个参数是进入队列中允许的连接的个数。进入的连接请求在使用系统调用accept()应答之前要在进入队列中等待。这个值是队列中最多可以拥有的请求的个数。大多数系统的缺省设置为20。你可以设置为5或者10。当出错时,listen()将会返回-1值。
当然,在使用系统调用listen()之前,我们需要调用bind()绑定到需要的端口,否则系统内核将会让我们监听一个随机的端口。所以,如果你希望监听一个端口,下面是应该使用的系统调用的顺序:
socket();
bind();
listen();
/*accept()goeshere*/ 



accept()

系统调用accept()比较起来有点复杂。在远程的主机可能试图使用connect()连接你使用
listen()正在监听的端口。但此连接将会在队列中等待,直到使用accept()处理它。调用accept()
之后,将会返回一个全新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来处理这个单个的连接。这样,对于同一个连接
来说,你就有了两个文件描述符。原先的一个文件描述符正在监听你指定的端口,新的文件描
述符可以用来调用send()和recv()。
调用的例子如下:
#include<sys/socket.h>
intaccept(intsockfd,void*addr,int*addrlen);
第一个参数是正在监听端口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。第二个参数addr是指向本地的数据结构
sockaddr_in的指针。调用connect()中的信息将存储在这里。通过它你可以了解哪个主机在哪个
端口呼叫你。第三个参数同样可以使用sizeof(structsockaddr_in)来获得。
如果出错,accept()也将返回-1。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:
#include<string.h>
#include<sys/types.h>
#include<sys/socket.h>
#defineMYPORT3490/*theportuserswillbeconnectingto*/
#defineBACKLOG10/*howmanypendingconnectionsqueuewillhold*/
main()
{
intsockfd,new_fd;/*listenonsock_fd,newconnectiononnew_fd*/
structsockaddr_inmy_addr;/*myaddressinformation*/
structsockaddr_intheir_addr;/*connector’saddressinformation*/
intsin_size;
sockfd=socket(AF_INET,SOCK_STREAM,0);/*dosomeerrorchecking!*/
my_addr.sin_family=AF_INET;/*hostbyteorder*/
my_addr.sin_port=htons(MYPORT);/*short,networkbyteorder*/
my_addr.sin_addr.s_addr=INADDR_ANY;/*auto-fillwithmyIP*/
bzero(&(my_addr.sin_zero),8);/*zerotherestofthestruct*/
/*don’tforgetyourerrorcheckingforthesecalls:*/
bind(sockfd,(structsockaddr*)&my_addr,sizeof(structsockaddr));
listen(sockfd,BACKLOG);
sin_size=sizeof(structsockaddr_in);
new_fd=accept(sockfd,&their_addr,&sin_size);

下面,我们将可以使用新创建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new_fd来调用send()和recv()。

 


send() 和recv()

系统调用send()的用法如下:
int send(int sockfd,const void* msg,int len,int flags);
第一个参数是你希望给发送数据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。它可以是你通过socket()系统调用返回的,也可以是通过accept()系统调用得到的。
第二个参数是指向你希望发送的数据的指针。
第三个参数是数据的字节长度。第四个参数标志设置为0。
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:
char*msg="Beejwashere!";
intlen,bytes_sent;
..
len=strlen(msg);
bytes_sent=send(sockfd,msg,len,0);

系统调用send()返回实际发送的字节数,这可能比你实际想要发送的字节数少。如果返回的字节数比要发送的字节数少,你在以后必须发送剩下的数据。当send()出错时,将返回-1。
系统调用recv()的使用方法和send()类似:
int recv(int sockfd,void* buf,int len,unsigned int flags);
第一个参数是要读取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。
第二个参数是保存读入信息的地址。
第三个参数是缓冲区的最大长度。第四个参数设置为0。
系统调用recv()返回实际读取到缓冲区的字节数,如果出错则返回-1。
这样使用上面的系统调用,你可以通过数据流套接口来发送和接受信息。 



sendto() 和recvfrom()

因为数据报套接口并不连接到远程的主机上,所以在发送数据包之前,我们必须首先给出目的地址,请看:
int sendto(int sockfd,const void* msg,int len,unsigned int flags,
conststruct sockaddr*to,inttolen);
除了两个参数以外,其他的参数和系统调用send()时相同。
参数to是指向包含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的数据结构sockaddr的指针。
参数tolen可以设置为sizeof(structsockaddr)。
系统调用sendto()返回实际发送的字节数,如果出错则返回-1。
系统调用recvfrom()的使用方法也和recv()的十分近似:
int recvfrom(int sockfd,void* buf,int len,unsigned int flags
struct sockaddr* from,int* fromlen);
参数from是指向本地计算机中包含源IP地址和端口号的数据结构sockaddr的指针。
参数fromlen设置为sizeof(struct sockaddr)。
系统调用recvfrom()返回接收到的字节数,如果出错则返回-1。

 


close() 和shutdown()

你可以使用close()调用关闭连接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:
close(sockfd);
这样就不能再对此套接口做任何的读写操作了。
使用系统调用shutdown(),可有更多的控制权。它允许你在某一个方向切断通信,或者切断双方的通信:
int shutdown(int sockfd,int how);
第一个参数是你希望切断通信的套接口文件描述符。第二个参数how值如下:
0—Furtherreceivesaredisallowed
1—Furthersendsaredisallowed
2—Furthersendsandreceivesaredisallowed(likeclose())
shutdown()如果成功则返回0,如果失败则返回-1。

 


getpeername()

这个系统的调用十分简单。它将告诉你是谁在连接的另一端:
#include<sys/socket.h>
int getpeername(int sockfd,struct sockaddr* addr,int* addrlen);
第一个参数是连接的数据流套接口文件描述符。
第二个参数是指向包含另一端的信息的数据结构sockaddr的指针。
第三个参数可以设置为sizeof(structsockaddr)。
如果出错,系统调用将返回-1。
一旦你获得了它们的地址,你可以使用inet_ntoa()或者gethostbyaddr()来得到更多的信息。

 


gethostname()

系统调用gethostname()比系统调用getpeername()还简单。它返回程序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的名字。系统调用gethostbyname()可以使用这个名字来决定你的机器的IP地址。
下面是一个例子:
#include<unistd.h>
int gethostname(char*hostname,size_tsize);
如果成功,gethostname将返回0。如果失败,它将返回-1。

windows下Code::Blocks c/c++操作mysql

第一步,安装mysql时选Custom安装,接着点击“C Include Files/Lib Files”选项;这步骤安装mysql内置的mysql.h头文件和mysql库,用于c/c++操作mysql数据库

第二步,在Code::Blocks新建一个控制台程序项目,顶部菜单,选项目->构建选项,然后在弹出框的左上部,选中您所新建的项目名称,在链接管理器里添加本机安装的mysql 的libmysql.lib库文件 例如:D:\MySQL\lib\opt\libmysql.lib

qq截图未命名.jpg

main.cpp代码中写入

 

C++代码
  1. #include <iostream>   
  2. #include <windows.h>   
  3. #include "D:/MySQL/include/mysql.h"   
  4. #pragma comment(lib,"libmysql.lib")   
  5.   
  6. using namespace std;   
  7.   
  8. int main()   
  9. {   
  10.     MYSQL mysql;   
  11.     MYSQL_RES *result;   
  12.     MYSQL_ROW row;   
  13.     mysql_init(&mysql); //初始化mysql结构   
  14.     //mysql_options(&mysql,MYSQL_SET_CHARSET_NAME, "gb2312");//来保证你字码, 要加重记住.没这个设置写到数据mysql里就是乱码了, 汉字就是乱码   
  15.     mysql_real_connect(&mysql,"localhost","root","root","diyall",0,NULL,0);//连接服务器   
  16.     mysql_query(&mysql,"set names ‘gb2312’");   
  17.     if(mysql_query(&mysql,"insert into xzy_user (username,password,email)VALUES (‘中国从2s’, ‘xxx2’, ‘xxx2’);")){   
  18.         cout<<"失败error\r\n";   
  19.     }else{   
  20.         cout<<"插入成功\r\n";   
  21.     }   
  22.     mysql_query(&mysql,"select * from xzy_user"); //进行查询   
  23.     result=mysql_store_result(&mysql); //获得结果集   
  24.     while((row=mysql_fetch_row(result))){   //取出结果集中记录   
  25.         cout<<"UID:"<<row[0]<<"username:"<<row[1]<<" password:"<<row[2]<<" \n"//输出这行记录   
  26.     }   
  27.     mysql_free_result(result);    //释放结果集   
  28.     mysql_close(&mysql);          //释放连接   
  29.     int a;   
  30.     cin>>a;   
  31.     return 0;   
  32.   
  33. }   

 

 

最简单的模板技术

php的模板,例如smarty等,都是采用模板内置的标记语言进行模板变量等操作。其目的是为了让开发模板的美工不需要太大的学习成本,可是采用这种方式有几个不足2点:

1,现在做页面的美工基本上都是直接把页面给程序处理成模板,这样的话,程序员就要承担模板这部分的学习成本

2,smarty中的模板最终也是编译成一个php html混排的文件,如此的话,模板将在编译上花费一部分的系统资源,其实php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模板语言,何必在模板程序里用正则转换模板的标记语言呢!

从功能上来说,采用纯php来做模板语言的话,也非常容易实现页面模板与程序的分离,同时页面模板里的处理能力也大大的加强

下面是临时写的一个简易的模板类,没有其它功能,纯粹用于页面与程序的分离!

首页index.php文件

PHP代码
  1. <?php   
  2. header("content-type:text/html; charset=utf-8");   
  3. define(‘TPLDIR’,dirname(__FILE__).‘/tpl/’);   
  4. $template=new template;   
  5. $template->a=‘这里是模板输出变量测试!’;   
  6. $template->tpl(‘a.html’);   
  7.   
  8.   
  9. //模板类   
  10. class template   
  11. {   
  12.     function tpl($tplname)   
  13.     {   
  14.         $tpl=TPLDIR.$tplname;   
  15.         if(file_exists($tpl)){   
  16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include($tpl);   
  17.         }else{   
  18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echo ‘模板’.$tplname.‘不存在’;   
  19.         }   
  20.         unset($tpl);   
  21.     }   
  22. }   
  23. ?>  

 

模板文件 tpl/a.html

 

XML/HTML代码
  1. <!DOCTYPE HTML PUBLIC "-//W3C//DTD HTML 4.0 Transitional//EN">  
  2. <HTML>  
  3.  <HEAD>  
  4.   <TITLE> 最简单的php模板 </TITLE>  
  5.   <META NAME="Generator" CONTENT="EditPlus">  
  6.   <META NAME="Author" CONTENT="">  
  7.   <META NAME="Keywords" CONTENT="">  
  8.   <META NAME="Description" CONTENT="">  
  9.  </HEAD>  
  10.   
  11.  <BODY>  
  12.  从模板里输入变量a: <?php echo $this->?>  
  13.  <br>  
  14.   从1加到10000等于:   
  15.   <?php  
  16.   $s=0;   
  17.     for($i=1;$i<=10000;$i++){   
  18.         $s+=$i;   
  19.     }   
  20.     echo $s;   
  21.     ?>  
  22.  </BODY>  
  23. </HTML>  
  24.   

php try catch 在多层应用中的异常捕捉

php的异常处理,当class2中的fun2方法出现异常。中间隔着class1,通过下面的方法就可以非常容易的把异常抛给最外面进行显示!

文件一(index.php)

PHP代码
  1. <?php   
  2. require ‘class1.php’;   
  3. require ‘class2.php’;   
  4. try {   
  5.   
  6.     $class1=new class1;   
  7.     $class1->run();   
  8.   
  9. }catch (Exception $e) {   
  10.     echo ‘输出最终捕捉到的异常:’.$e->getMessage();   
  11. }   
  12. ?>  

 

class1.php

PHP代码
  1. <?php   
  2. class class1   
  3. {   
  4.     function run()   
  5.     {   
  6.         try {   
  7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$class2=new class2;   
  8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$class2->fun2();   
  9.   
  10.         }catch (Exception $e) {   
  11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throw $e;   
  12.         }   
  13.     }   
  14. }   
  15. ?>  

class2.php

PHP代码
  1. <?php   
  2. class class2   
  3. {   
  4.     function fun2()   
  5.     {   
  6.        
  7.         throw new Exception("这里出错了!");   
  8.            
  9.     }   
  10. }   
  11. ?>  

在linux服务器上通过网页执行svn更新命令

般都采用独立服务器(这里主要是指linux服务器),都喜欢安装svn进行代码管理,并且也是通过svn来上传更新网站。传统的方法都是每次更新到运行服务器都要远程ssh执行命令或一个具体的脚本

其实有还有更好的办法,一直以来,我就是用这种办法更新网站的。。

在apache或是nginx开一个密码保护的虚拟主机。把下面php文件扔进去

当上传完svn时。打开php文件,点击更新就ok了。

如果需要做得更加安全的话。那就再在下面那段php里加上个密码访问就好了

XML/HTML代码
  1. <?php  
  2. header("Cache-Control:no-cache,must-revalidate");   
  3. echo ‘<a href="?go=svnweb">更新网站全部数据</a><br />‘;   
  4. echo ‘<a href="?go=svnimages">更新网站图片数据</a><br />‘;   
  5. echo ‘<hr />‘;   
  6.   
  7.   
  8. if($_GET[‘go’]==’svnweb’){   
  9.     echo ‘update web data….<br>‘;   
  10.     $handle = popen(‘/usr/bin/svn up –username xxx –password xxxxxxx svn://localhost/web1 /var/www/web1/’, ‘r’);   
  11.     $read = stream_get_contents($handle);//需要 PHP5 或更高版本      
  12.     echo "<pre>";   
  13.     printf($read);      
  14.     echo "</pre>";      
  15.     pclose($handle);      
  16. }elseif($_GET[‘go’]==’svnimages’){   
  17.     echo ‘update web images….<br>‘;   
  18.     $handle = popen(‘/usr/bin/svn up –username xxx –password xxxxxxx svn://localhost/web1 /var/www/web1/images’, ‘r’);   
  19.     $read = stream_get_contents($handle);   
  20.     echo "<pre>";   
  21.     printf($read);   
  22.     echo "</pre>";   
  23.     pclose($handle);   
  24. }   
  25. ?>  

AT指令介绍及用法

AT Command 广泛用于MOTO。

PS:感谢百度百科提供这么好的解释和介绍!

AT指令介绍及用法

AT 指令
AT 即Attention,AT指令集是从终端设备(Terminal Equipment,TE)或数据终端设备(Data Terminal Equipment,DTE)向终端适配器(Terminal Adapter, TA)或数据电路终端设备(Data Circuit Terminal Equipment,DCE)发送的。通过TA,TE发送AT指令来控制移动台(Mobile Station,MS)的功能,与GSM 网络业务进行交互。用户可以通过AT指令进行呼叫、短信、电话本、数据业务、传真等方面的控制。90年代初,AT指令仅被用于Modem操作。没有控制移动电话文本消息的先例,只开发了一种叫SMS BlockMode的协议,通过终端设备(TE)或电脑来完全控制
SMS。几年后,主要的移动电话生产厂商诺基亚、爱立信、摩托罗拉和HP共同为GSM 研制了一整套AT指令,其中就包括对SMS的控制。AT指令在此基础上演化并被加入GSM 07.05标准以及现在的GSM07.07标准,完全标准化和比较健全的标准。如:对SMS的控制共有3种实现途径:最初的Block Mode;基于AT指令的Text Mode;基于AT指令的PDU Mode。到现在PDU Mode已经取代BlockMode,后者逐渐淡出。GSM 模块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协议是一些AT指令
集,AT指令是以AT作首, 字符结束的字符串,AT指令的响应数据包在 中。每个指令执行成功与否都有相应的返回。其他的一些非预期的信息(如有人拨号进来、线路无信号等),模块将有对应的一些信息提示,接收端可做相应的处理。
示例:CDMA modem DTE
AT< CR>
< LF> OK < LF>
ATTEST< CR>
< CR> ERROR < LF>
如果AT指令执行成功,“OK”字符串返回;
如果AT 指令语法错误或AT 指令执行失败,
“ERROR”字符串返回。

1.相关的GSM AT指令
与SMS有关的GSM AT指令(from GSM07.05)如表1所示:
表1 相关的GSM AT指令

AT 指令
功 能

AT+CMGC
Send an SMS command(发出一条短消息命令)

AT+CMGD
Delete SMS message(删除SIM卡内存的短消息)

AT+CMGF
Select SMS message formate(选择短消息信息格式:0-PDU;1-文本)

AT+CMGL
List SMS message from preferred store(列出SIM卡中的短消息PDU/text: 0/“REC UNREAD”-未读,1/“REC READ”-已读,2/“STO UNSENT”-待发,3/“STO SENT”-已发,4/“ALL”-全部的)

AT+CMGR
Read SMS message(读短消息)

AT+CMGS
Send SMS message(发送短消息)

AT+CMGW
Write SMS message to memory(向SIM内存中写入待发的短消息)

AT+CMSS
Send SMS message from storage(从SIN|M内存中发送短消息)

AT+CNMI
New SMS message indications(显示新收到的短消息)

AT+CPMS
Preferred SMS message storage(选择短消息内存)

AT+CSCA
SMS service center address(短消息中心地址)

AT+CSCB
Select cell broadcast messages(选择蜂窝广播消息)

AT+CSMP
Set SMS text mode parameters(设置短消息文本模式参数)

AT+CSMS
Select Message Service(选择短消息服务)

对短消息的控制共有三种模式:
Block Mode

基于AT命令的PDU Mode

基于AT命令的Text Mode

使用Block模式需要手机生产厂家提供驱动支持,目前,PDU Mode 已取代 Block Mode, Text Mode比较简单,本文重点介绍模式PDU Mode,以西门子公司的产品TC35T为例。
2.计算机与TC35T的通信
(1)RS232串口连接
由于TC35T自带RS232串口线,故只需将其连接到计算机串口即可。打开超级终端,选择相应的串口,将端口参数设置为:速率—4800、奇偶校验位—无、数据位—8、停止位—1、流量控制—硬件。
(2)连接测试
输入“AT”然后回车,屏幕上返回“OK”表明计算机与TC35T已连接成功,TC35T能够正常工作。这时就可以测试各类AT命令。
当测试命令“AT+CMGS=?”时,如果返回“OK”标明TC35T支持该指令。该指令的完整语法如下:
如果此时TC35T处于PDU Mode(即“AT+CMGF?”返回“0”)

AT+CMGS=PDU is given<^Z/ESC>
如果短消息发送成功,则返回“OK”,并显示信息号:
+CMGS: [,]
如果短消息发送失败,则返回如下信息号:
+CMS ERROR:
如果此时TC35T处于Text Mode(即“AT+CMGF?”返回“1”)

AT+CMGS=[,toda]text is entered<^Z/ESC>
如果短消息发送成功,则返回“OK”,并显示信息号:
+CMGS: [,]
如果短消息发送失败,则返回如下信息号:
+CMS ERROR:
另外,由于使用的是TC35T,当有新的短消息到来时,需要TC35T产生提示,使用指令“AT+CNMI”。该指令的完整语法如下:
AT+CNMI=[][,][,][,][,]
如果有新的短消息来到,则TC35T将自动返回下列提示:
+CMTI: “SM”,
此时读出,然后用“AT+CMGR”指令即可读出短消息内容。
3.PDU数据格式分析:
例如,我们要将字符“Hi”字符发送到目的地“13677328099”
PDU字符串为:
08 91 683108701305F0 11 00 0D 91 3176378290F9 00 00 00 02 C834
⑴08—短信息中心地址长度。指(91)+(683108701305F0)的长度。
⑵91—短信息中心号码类型。91是TON/NPI遵守International/E.164标准,指在号码前需加‘+’号;此外还有其它数值,但91最常用。
91—10010001
BIT No.
7
6
5
4
3
2
1
0

Name
1
数值类型
号码鉴别

数值类型(Type of Number):000—未知,001—国际,010—国内,111—留作扩展;
号码鉴别(Numbering plan identification):0000—未知,0001—ISDN/电话号码(E.164/E.163),1111—留作扩展;
⑶683108701305F0—短信息中心号码。由于位置上略有处理,实际号码应为:8613800731500(字母F是指长度减1)。这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作相应的修改。
⑴、⑵、⑶通称短消息中心地址(Address of the SMSC)。
⑷11—文件头字节。
11&h=00010001&b
BIT No.
7
6
5
4
3
2
1
0

Name
TP-RP
TP-UDHI
TP-SPR
TP-VFP
TP-RD
TP-MTI

value
0
0
0
1
0
0
0
1

应答路径—TP-RP(TP-Reply-Path):0—不设置; 1—设置
用户数据头标识—TP-UDHL(TP-User-Data-Header-Indicator):0—不含任何头信息; 1—含头信息
状态报告要求—TP-SPR(TP-Status-Report-Request):0—需要报告; 1—不需要报告
有效期格式—TP-VPF(TP-Validity-Period-Format):00—不提供(Not present); 10—整型(标准);01—预留; 11—提供8位字节的一半(Semi-Octet Represented)
拒绝复制—TP-RD(TP-Reject-Duplicates):0—接受复制; 1—拒绝复制
信息类型提示—TP-MTI(TP-Message-Type-Indicator):00—读出(Deliver); 01—提交(Submit)
⑸00—信息类型(TP-Message-Reference)
⑹0B—被叫号码长度。
⑺91—被叫号码类型(同⑵)。
⑻3176378290F9—被叫号码,经过了位移处理,实际号码为“13677328099”。
⑹、⑺、⑻通称目的地址(TP-Destination-Address)。
⑼00—协议标识TP-PID(TP-Protocol-Identifier)
BIT No.
7
6
5
4
3
2
1
0

Bit No.7与Bit No.6: 00—如下面定义的分配Bit No.0—Bit No.5;01—参见GSM03.40协议标识完全定义;10—预留;11—为服务中心(SC)特殊用途分配Bit No.0—Bit No.5。
一般将这两位置为00。
Bit No.5:0—不使用远程网络,只是短消息设备之间的协议;1—使用远程网络。
Bit No.0—Bits No.4:00000—隐含;00001—电传;00010—group 3 telefax;00100—语音;00101—欧洲无线信息系统(ERMES);00110—国内系统;10001—任何基于X.400的公用信息处理系统;10010—Email。
⑽00—数据编码方案TP-DCS(TP-Data-Coding-Scheme)
BIT No.
7
6
5
4
3
2
1
0

Bit No.7与Bit No.6 :一般设置为00;Bit No.5:0—文本未压缩,1—文本用GSM标准压缩算法压缩;Bit No.4:0—表示Bit No.1、Bit No.0为保留位,不含信息类型信息,1—表示Bit No.1、Bit No.0含有信息类型信息;Bit No.3与Bit No.2:00—默认的字母表,01—8bit,10—USC2(16bit),11—预留;Bit No.1与Bit No.0:00—Class 0,01—Class 1,10—Class 2(SIM卡特定信息),11—Class 3。
⑾00—有效期TP-VP(TP-Valid-Period)
VP value(&h)
相应的有效期

00 to 8F
(VP+1)*5 分钟

90 to A7
12小时+(VP-143)*30分钟

A8 to C4
(VP-166)*1天

C5 to FF
(VP-192)*1 周

⑿02—用户数据长度TP-UDL(TP-User-Data-Length)
⒀C834—用户数据TP-UD(TP-User-Data)“Hi”
4.短消息编码
设需要发送的短消息内容为“Hi”,使用的GSM字符集为7位编码。首先将字符转换为7位的二进制,然后,将后面字符的位调用到前面,补齐前面的差别。例如:H翻译成1001000,i翻译成1101001,显然H的二进制编码不足八位,那么就将i的最后一位补足到H的前面。那么就成了 11001000(C8),i剩下六位110100,前面再补两个0,变成00110100(34),于是“Hi”就变成了两个八进制数 C8 34。
5.短消息的发送与接收案例
鉴于TC35(T)支持TEXT格式,我们在试验中主要测试该格式。
(1)设置短消息中心
AT+CSCA="+8613800731500"(短消息中心);
(2)设置短消息发送格式
AT+CMGF=1 (1-TEXT; 0-PDU);
(3)发送短消息(短消息内容为“test”)
AT+CMGS="13508485560"(目的地址)
> test ^z ;
(4)设置短消息到达自动提示: 设置短消息到达提示当短消息被接收,将获取指令: +CMTI:"SM",INDEX(信息存储位置)
AT+CNMI=1,1,0,0,1();
(5)获取短消息内容(Once more),假设INDEX=8。
AT+CMGR=8
返回信息如下:
+CMGR: "REC UNREAD","+8613508485560",,"01/07/16,15:37:28+32",Once more
6.注意事项
(1)短消息中心一般不会改动,如果短消息中心号码改动,在使用“AT+CSCA”语句时,记住TC35要重新启动,否则TC35不能正常工作(TC35T不存在此问题)。
(2)某些SIM卡带有密码,启动时需要输入密码。

mysql未知道root密码情况下五步修改root密码

1.停止MySQL的服务。

2.进入命令窗口,然后进入MySQL的安装目录,比如我的安装目录是d:\mysql,进入d:\mysql\bin

3.跳过权限检查启动MySQL,

mysqld –skip-grant-tables

4. 然后,重新打开一个窗口,用空密码方式使用root用户登录 MySQL;

mysql -h localhost -u root

5. 修改root用户的密码;

mysql> update mysql.user set passWord=PASSWORD(’新密码’) where User=’root’;
mysql> flush privileges;
mysql> quit

定制ubuntu desktop livecd 自己做发行版[转载]

最近看到论坛很多朋友抱怨: 每次重装ubuntu之后,都要重复安装中文支持,配置系统等工作。如果能定制ubuntu的livecd,事先把这些工作做了,就可以省下不少时间了。

这可以通过定制ubuntu-livecd的iso来实现,为什么不选alternate,先看它们的区别:
ubuntu-8.04-alternate-i386.iso VS ubuntu-8.04-livecd-i386.iso
alternate里面是一大堆的按顺序排列的包,安装时可以选择desktop,server,然后根据选择安装不同的包。
livecd里面最大的文件是一个文件系统映像,即filesystem.squashfs,其实就是squashfs格式的压缩包。

下面以 ubuntu-8.04-desktop-i386.iso为例,在ubuntu-804测试通过:

1。 取出iso里面的所有内容

代码:
sudo mkdir  oldiso   newiso
sudo mount  ubuntu-8.04-desktop-i386.iso  oldiso  -o  loop
sudo  cp  oldiso/*   newiso/     -rp
sudo  umount  oldiso 


这个时候,newiso里面就是原来iso的全部内容。

2。 解压filesystem.squashfs,必须解压到linux分区, 它位于newiso/casper/filesystem.squashfs

代码:
sudo unsquashfs newiso/casper/filesystem.squashfs


耐心等待,解压出来是一个squashfs-root目录,大小约是原来的3倍左右,新安装的系统是不是差不多是这个大小呢?

3。开始定制系统

代码:
sudo cp /etc/resolv.conf   squashfs-root/etc   
sudo  chroot  squashfs-root     


默认的shell可能是sh,输入/bin/bash 就可以了, 这时候可以像在正常系统一样,用apt-get等命令,当然没有图形界面。
有些程序需要proc,所以这里先挂载上。

代码:
mount none  /proc   -t proc


代码:
 apt-get  update 
sudo apt-get  install  language-pack-gnome-zh  language-pack-zh   ttf-arphic-uming  ttf-wqy-zenhei  ## 安装中文支持,和中文字体


…….
还有用apt-get 删除不用的软件,例如oo,游戏等就不多说了,最后记得

代码:
apt-get clean     ##删除文件列表包
autoremove    ##删除旧版本包
rm   /etc/resolv.conf   
umount  /proc

搞定之后,按ctrl+d 退出系统!!!

4.生成安装软件列表
sudo chroot squashfs-root dpkg-query -W –showformat=’${Package} ${Version}\n’ | sudo tee newiso/casper/filesystem.manifest
sudo cp -v newiso/casper/filesystem.manifest{,-desktop}

5. 重新压缩映像。
删掉原来newiso/casper/filesystem.squashfs,还是先备份吧。。
sudo mksquashfs squashfs-root newiso/casper/filesystem.squashfs ##等待一段时间

6. 编辑diskdefines,这里定义一些版本信息。
nano newiso/README.diskdefines
$ cat README.diskdefines
#define DISKNAME Ubuntu 8.04.1 "Hardy Heron" – Release i386
#define TYPE binary
#define TYPEbinary 1
#define ARCH i386
#define ARCHi386 1
#define DISKNUM 1
#define DISKNUM1 1
#define TOTALNUM 0
#define TOTALNUM0 1

7. 生成各个文件的md5值.
sudo -s
(cd newiso && find . -type f -print0 | xargs -0 md5sum > md5sum.txt)
exit

8. 重新制作iso
cd newiso
sudo mkisofs -r -V "my ubuntu" -cache-inodes -J -l -b isolinux/isolinux.bin -c isolinux/boot.cat -no-emul-boot -boot-load-size 4 -boot-info-table -o "../myubuntu-804-livecd-iso" .
cd ../ ### 这才是最重要的

定制好的iso文件是:myubuntu-804-livecd-iso, 先用虚拟机器试试吧。。 kvm/qemu用以下命令:
sudo kvm -cdrom myubuntu-804-livecd-iso -localtime -m 300 ##300是分配的内存